top of page

浅析伤寒论之温病及证治


shoulder pain xray

伤寒论中,在太阳病篇有特意提到的一个病名,就是温病。但全书仅此一条论述了温病的概念,并且论述了不能运用于温病的治疗方法。但温病的正确治疗方法,书中没有明确给出。后世也据此说仲景的温病,只有病名没有方治,并创造了盛行于世的温病学派,时方派主要就指温病学派而言。但后世之温病,与仲景之温病,无论从概念的内延,外涵,都有较大的区别,后世温病概念过于宽泛,失去了其本意。


那么,我们先来学习一下仲景书中的温病概念。伤寒论第六条: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风温。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视失溲。若被火者,微发黄色,剧则如惊癎,时瘛疭,若火熏之。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


条文明言渴及不恶寒,这就提示此温病已经不是单纯的太阳病,与太阳病提纲不符合。但与阳明病外证相比呢,182条、问曰:阳明病外证云何?答曰: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也。外证明确讲不但不恶寒,反而还恶热。这就比温病之渴而不恶寒,里热程度上要重。


online tcm shop

综观仲景全书,在六经病名之外,突兀的出现一个温病,还没有方治,显得很是奇怪。从条文来分析,此温病介乎于太阳病与阳明病外证之间,两者兼而有之,可以说就是一个太阳阳明合病。特意名之为温病,当有提醒后人注意鉴别,不要当成太阳病误治之意。我们再看看以下两条条文,63条、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162条、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若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子甘草石膏汤。


这两条讲太阳病,若发汗或下后,病不解,本当继续选用桂枝汤治疗,但病人出现“汗出而喘,无大热”,并明言“不可更行桂枝汤”,这就是汗下后热邪内传津液有伤之证,热内陷故身反无大热,内陷之热蒸腾津液外出,内热上熏于肺故“汗出而喘”。同是汗出,桂枝汤的汗是小汗,凉汗,不粘手,而内热蒸腾而出之汗则是大汗,热汗,粘手,有热臭味。


online tcm shop

本方符合太阳病轻微,里热明显,逼津为汗,热熏致咳喘之太阳阳明合病之病机,故可认为,第6条之温病,当以本方为主治方。其表证有麻黄可解,里热有石膏可清,麻黄量小石膏量大并能助石膏把内热更好的透发出来。石膏药证治口干舌焦,符合温病之渴证。如果加上葛根,组成麻杏石甘加葛根汤,效果会更好。名老中医刘绍武,为此方取名葛根麻黄汤,临床屡验。若畏麻黄之辛温,改用张锡纯氏之凉解汤,亦佳。若治小儿,千金卷五之芍药四物解肌汤,亦可选用,甚佳。(附:芍药四物解肌汤,疗小儿伤寒,烦热头体痛。芍药黄芩葛根升麻四物各半两,水二升,煮取九合,去滓,分四服。期岁以上分三服。)。至于温病误汗,变为风温,此为典型的白虎加人参汤证,随证治之即可。


仲景全书,前后互参,则可知此温病不是有病名无方治,而是贯穿在全书中,明晰仲景之伤寒六经辨证法,则方治自然可以确定。胡老曰:仲景书,宜细玩焉。前后合参,始终理会。确属至理名言。




 

This article first appeared on 胡希恕经方医学 (作者:牟洪荣,网名青木,私淑胡老十一年,矢志不渝,学习经方,运用经方,发扬经方。)


温馨提示:本平台分享健康图文信息,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如有需要,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Like this TCM article? Read more similar articles here! Or follow our Facebook Page or subscribe to our mailing list to stay updated on any new TCM articles, promotions and happenings!


Looking to learn more about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You may find your suitable TCM lessons here!

Check out our store!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