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用药材桂枝为樟科常绿乔木肉桂的嫩枝。性味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有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平冲降逆之效。
桂枝为临床常用药,历代医家对其论述非常详实,然归纳总结最为恰当者当属《本草疏证》,其将桂枝的作用归纳为6项,现结合笔者的经验论述如下。
和营解肌
桂枝辛温甘润,具解肌和营之功,能“散风寒,逐表邪,发邪汗”,然其发汗之功不强,而是长于宣阳气于卫分,畅营血于肌表,使汗液蒸化有源,而解除肌腠营分之邪。桂枝治疗外感病,可用于风寒表实,配伍于麻黄汤中;也可用于中风表虚,与芍药等组为桂枝汤,还可用于虚人外感证,如《伤寒论》桂枝加附子汤、《伤寒六书》之再造散等。
温通心阳
桂枝为仲景温通心阳的主要药物,前人称桂枝:“温心阳,如离照当空,则阴霾全消,而天日复明”。仲景温补心阳的基本组合是桂枝甘草汤,治心下悸,欲得按而叉手自冒心者。在此基础上,还有桂甘龙牡汤、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等。而对于心动悸脉结代者,多用炙甘草汤,以桂枝与人参、阿胶、麦冬、生地等同用,治心脏阴阳两虚者。上述方剂在辨证准确的前提下使用,常有桴鼓之效。如笔者常用炙甘草汤治疗心律失常,脉结代患者,大多取效快捷。而在临床上用之更多的是治疗胸痹(不限于冠心病心绞痛),瓜蒌薤白桂枝汤、枳实薤白桂枝汤等皆含有此药。当今通行的观点认为,冠心病心绞痛的主要病机是血瘀或者气虚血瘀,此论故然无错,但是并不全面。实际上,本病气虚血瘀为标,心阳不足才是根本。《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篇》第一条论述胸痹的病机说:“夫脉当取太过与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阴弦故也。”明确指出上焦阳虚,即心阳虚为胸痹的病本所在。因此,治疗冠心病,桂枝为必用之药,笔者曾治疗多例扩张性心肌病患者,西医无治疗方药,而经中药治疗后,心脏大小恢复正常、反流消失、心脏射血指数恢复正常,根本的治疗要法即是以桂枝、附子、麻黄、细辛等扶阳药为主,加入补气养血、活血利水药等。是知,桂枝温通心阳之功为最。
通阳除痹
桂枝温经散寒,“通经络而开痹涩”,与祛风湿药配伍,可助祛风寒止痹痛之功。又因其长于“行上部肩臂,能领药至痛处”,故更适用于上肢痹痛者。治风邪偏重者,常与羌活、独活、麻黄、防风、片姜黄同用;治寒邪偏重者,可与乌头、附子、麻黄、细辛等同用;治湿邪偏重者,常与苍术、苡仁、萆薢等同用。如病程较久,至于历节,可与防风、附子、白术、麻黄、知母等组成桂枝芍药知母汤,祛风散寒、除湿止痛而不燥热。桂枝除用于风寒湿痹外,亦可用于治疗湿热痹,类似于现代医学之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皮肌炎者。如刘渡舟先生治疗风湿热痹,常以加减木防己汤化裁,方用桂枝、石膏、人参、防己、晚蚕砂、木瓜、薏仁、络石藤等。效果称奇。
从今日起高建忠的东垣学说理论体系与临床应用系列中医网课打七折!(还可报销Skillsfuture credit)
点击观看>>>东垣学说理论体系与临床应用系列
化气利水
水气病,亦为临床上的常见病,而水气为病的根本在于阳气虚,仲景有一类方剂以桂枝、茯苓为主药,就是针对水气病而设,后世称为“苓桂剂群”,最具代表性的方剂有五苓散、苓桂术甘汤、苓桂姜甘汤、苓桂枣甘汤、苓桂薏甘汤等。其中五苓散治疗太阳膀胱水气不化,水停下焦膀胱的小便不利、消渴、水逆等证;苓桂术甘汤治疗水停中焦所致的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背寒冷如掌大,下肢水肿,心悸心慌等证,皆为临床所习用。恩师刘渡舟先生在仲景方的基础上又创造了很多新的苓桂剂,临床应用十分广泛,效果甚佳。如苓桂茜红汤,是苓桂术甘汤加茜草、红花,治疗冠心病阳虚水停,症见心悸、气短、下肢水肿而见舌脉有血瘀之象者;苓桂三参汤,则为苓桂术甘汤加人参、丹参、太子参,治疗冠心病心衰兼有瘀血症状者。
下气降逆
桂枝的另一个重要功效是平冲降逆,主要体现在治疗奔豚证上。仲景治疗欲作奔豚者用苓桂枣甘汤,治疗奔豚发作则用桂枝加桂汤,均有桂枝且为主要药物。对于奔豚病的现代疾病属性,中医界并无统一的认识,据笔者经验,似与惊恐发作综合症、症状性癲痫、癫痫小发作等相类。笔者曾用本方化裁治疗多例取效。曾治一惊恐发作综合症的患者,因为亲人卒死,又受惊吓而发,表现为病时自觉气自少腹上冲,冲至腹则胀,冲至胸则闷,冲至咽则有堵塞感,发则汗出,有濒死感,不敢独处,尤其不敢待在密闭空间,不敢乘地铁,乘地铁则易发。舌淡而脉沉弱无力,面白体弱,辨证为阳虚而水气冲逆,用桂枝30克,白芍20克,生姜20克,大枣30克,炙甘草20克,煅龙骨30、煅牡蛎30,人参10克,服4剂而不发,坚持服药1月而愈,至今已3年,未复发。
温经行瘀
桂枝善入血分,为温通经脉之要药,与诸活血药相伍,可增强通脉行血之力,故为经脉受寒之四肢厥逆、月经失调、痛经、癥瘕、产后腹痛的常用药。如治疗脉细厥寒之当归四逆汤、当归四逆加吴苵萸生姜汤,常用于治疗冻疮、雷诺氏综合症、妇女痛经、宫寒不孕等。温经汤治疗妇人冲任虚寒,瘀血内阻所致的月经后期、量少,经期腹痛,崩漏等;再如,桂枝茯苓丸治疗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盆腔炎、产后尿潴留、更年期崩漏、经前期紧张症等属于瘀血内阻者,也有效验。
温补中土
桂枝温中补土,代表性的方剂是小建中汤、黄芪建中汤以及桂枝人参汤,意在建中土以固四旁,方中桂枝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另一个代表方是苓桂术甘汤,温脾阳以运水,可用于脾胃中土不足,水湿内停之痰饮、眩晕。另外,小青龙汤、桂苓五味甘草汤等,方中桂枝也有类似作用。
桂枝内服入汤剂10~20克。桂枝辛温助热,容易伤阴动血,故凡温热外感、阴虚火旺,血热旺行等证均当禁用;桂枝通血脉,易动血,故孕妇及月经过多者慎用。桂枝无毒,但用量过大容易出现头晕目胀、眼目干涩、口渴、尿少及尿道灼热等症状,故不可用量过大及长时间服用。
明代以前所用桂枝,系以桂树较粗的枝皮入药,其枝条直茎应在5厘米以上,相当于现在的官桂药材,故其去皮乃是去官桂之粗皮。现在的桂枝与明以前的桂枝药材不同,功效也有差异,故在用桂枝时要根据不同情况区别选用。用于通阳、利水、下气、补中者,以官桂为宜,而解表和营者、行瘀者,则以桂枝为宜。
温馨提示:本平台分享健康图文信息,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如有需要,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本文选自:王庆国 北京中医药大学
Like this TCM article? Read more similar articles here! Or follow our Facebook Page or subscribe to our mailing list to stay updated on any new TCM articles, promotions and happenings!
Looking to learn more about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You may find your suitable TCM lessons here!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