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章内容来自于王三虎线上网课:柴胡剂的临床应用
请点击关注yourTCM portal
柴胡剂主要见于《伤寒论》少阳病篇,是在小柴胡汤的基础上进行加减,包括小柴胡汤、大柴胡汤、柴胡加芒硝汤、柴胡桂枝汤、柴胡桂枝干姜汤以及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在内的六首方剂。通过对《伤寒论》中的柴胡剂进行归纳,论述各个方剂的方证研究及临床应用。由于少阳居于半表半里,为三阴三阳之枢机,故柴胡剂具有和解少阳,疏通内外,调畅全身气机的作用,其临床应用十分广泛。在临床上辨证论治时,须审慎详察其病机和主症,切中病机,方能取得良好疗效。
要使柴胡剂充分发挥它的效用,必须贯彻“治病必求其本”的原则,对患者体质的盛衰、虚实以及致病的各种因素等,先要有一个明确的了解,然后才能对症下药。
《素问·评热病论》中所说的“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灵枢·百病始生》所谓“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等语,都强调要重视内因,指出外因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
这些见解,应当成为我们运用柴胡剂的重要指导思想。
“弘景曰:阳旦者,升阳之方……阴旦者,扶阴之方……青龙者,宣发之方……白虎者,收重之方……朱鸟者,清滋之方……玄武者,温渗之方……此六方者,为六合之正精……神明之剂也。张机撰《伤寒论》,避道家之称,故其方皆非正名也……”以上引文出自《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
引文中出现了一个重要的称谓——“六合”。什么叫六合?古人把上下和东西南北四方称为六合,即天地四方的意思,泛指天下或宇宙。贾谊《过秦论》中就有“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六合”的句子。李白《古风》诗中也有“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一句。
这六类方子分别代表“六合”之一,看来非常重要,文中称之为“神明之剂”。
先把阳旦、阴旦放下不表,我们先来看看其他四方之“正精”。
青龙者,宣发之方,以麻黄为主;
白虎者,收重之方,以石膏为主;
朱鸟者,清滋之方,以鸡子黄为主;
玄武者,温渗之方,以附子为主。
东方青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结合《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的书名,引入古代脏腑方位的概念,来看这“四神”方,就不是平面的,而是立体的了——人体之内,左为肝木、居东方、主宣发;上为心火、居南方、主清滋(清滋是辅行诀中的原话,用的方是黄连阿胶汤类);右为肺金、居西方、主收重;下为肾水、居北方、主温渗。
四神变得立体了,下与左温升,上与右清降,如果能画一幅图出来,大家就能看到一幅如环无端的顺时针的“圆运动”图。
上下和东西南北四方称为六合。我们脑海中是否能出现一个陀螺的样子呢?中间的支点和手捻的地方,是上下,陀螺的边是东西南北四方的“圆运动”。
六合在人体内的圆运动
少阳病的若干问题
(一)少阳病的病位
足少阳经、足少阳胆腑、手少阳三焦。
(二)少阳的生理
胆经循行头身两侧,经脉和其分支循行部位涉及目、耳、胸胁,络肝属胆。经别入季胁,布胸腔,过心脏。
胆腑藏精汁,主疏泄,主决断,寄相火。少阳相火,也就是少阳的阳气,为一阳,后世称小阳、稚阳、嫩阳、幼阳。如日初出,不亢不烈,温煦长养,其作用部位在全身。少阳的四大生理功能,对脾胃的升降、对五脏六腑的新陈代谢和精神情志活动有重要的调节,促进和控制作用。故《素问》云:“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
手少阳三焦是水火气机的通道,气化的场所,元气之别使,内寄相火。《六书》曰:“焦,燔之近炭也。”三焦,是人体多处具有能量代谢,能量转换的场所,人身处处是三焦。《内经》云:“三焦膀胱者,腠理毫毛其应。”三焦气机调畅,则表气调和。
可见少阳经脉、少阳胆腑,虽然在人体的一侧,但其阳气影响所及,却是表里内外无处不及的,所以《内经》言少阳为枢。
(三)少阳病的特点
①易经、腑同病;②易化火、易气郁;③易生痰、生水、生饮;④易伴发太阳、阳明、太阴不和以及心胆不宁。
(四)少阳病的治法和治疗禁忌
太阳主表,其气畏闭,治疗用发汗之法以启闭;阳明主里,其气畏亢,治疗用清下之法以平亢;少阳主枢,其气畏郁,治疗用和解之法以畅达枢机,所谓和解,就是和枢机、解郁结。
从今日期起至12月31日,柴胡剂的临床应用中医网课打六折!
在购买时,只需输入优惠码<TCMCPE40>,可享有40%折扣!
小柴胡汤的应用
(一)小柴胡汤的组成和方义
柴胡:解经邪,舒气郁。
黄芩:清胆热,清郁火。
半夏、生姜:辛散助柴胡以解郁;化痰消饮去水;和胃降逆止呕。
人参、甘草、大枣:助少阳正气以祛邪;补太阴正气,防止邪传太阴。
原服法: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二)《伤寒论》用小柴胡汤
1、少阳受邪,经腑不和
经证:目赤,耳聋(两耳无所闻),偏头痛,胸中满而烦,胁下硬满,往来寒热。
腑证:口苦、咽干、目眩、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呕而发热。舌脉象:苔白或淡黄、薄黄;脉弦细、沉紧。
或见症:或渴,或腹中痛,或心下悸,或小便不利,或咳,或身微热
2、三阳同病
伤寒四五日,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小柴胡汤主之。
3、少阳不和兼太阳表邪
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俱。
4、少阳不和兼太阴脾虚
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差者,小柴胡汤主之。
5、少阳不和,兼阳明胃热
阳明病,发潮热,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胁满不去者,小柴胡汤主之。(229)
阳明病,胁下硬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苔者,可与小柴胡汤,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
6、伤寒差后复发热
伤寒差以后更发热,小柴胡汤主之。脉浮者,以汗解之,脉沉实者,以下解之。
7、热入血室(胞宫)见寒热交作者
妇人中风,七八日续得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者,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
临床用之,常加茜草、丹皮、赤芍等凉血活血药。
后世和现代用小柴胡汤
1、解热
治疗往来寒热,头痛发热,呕而发热,发潮热,差后复发热,热入血室寒热交作。
2、用于肝胆胃胰肠等消化系统疾患
例如刘渡舟教授治疗肝病4方:
(1)柴胡解毒汤:柴胡、黄芩、茵陈、土茯苓、凤尾草、草河车、茜草、土鳖虫、海螵蛸、叶下珠、苍术。
疏肝清热、解毒利湿,治乙肝,见口苦,心烦,胸胁满闷,饮食不馨,恶闻荤腥,体疲懒惰,小便黄赤、味秽,脉弦,苔白腻,辨证属病在气分者。甲肝、丙肝,转氨酶居高不下,黄疸指数升高,也有显效。
(2)柴胡活络汤:柴胡、黄芩、土元、茜草、红花、泽兰、当归、白芍、草河车、茵陈、凤尾草、白术、海螵蛸。
治疗乙肝病已经入血分者,见肝脾肿大,胁中刺痛,昼轻夜重,腹胀,体疲,睡眠不佳,齿龈流血,小便黄赤,大便不爽,脉弦而沉,舌有瘀斑,或边尖绀紫,面目黧黑。蛋白倒置,TTT上升等。
(3)柴胡鳖甲汤:柴胡、黄芩、党参、炙甘草、半夏、生姜、红花、茜草、鳖甲、牡蛎、干姜、土元。
具有疏通气血,软坚消痞功效。治疗乙肝,肝、脾肿大,早期肝硬化,舌有瘀斑,颜色紫暗,脉弦而沉涩。10剂为1疗程。轻者2个疗程,重者4个疗程,可收到一定效果
(4)宣络化瘀汤:藏红花、茜草、桃仁泥、郁金、苏子霜、旋覆花、当归须、降香、公丁香、佛手。
本方与柴胡鳖甲汤交替服用,屡见奇功。
3、用于精神情志疾病
如柴胡桂枝汤加减用于治疗精神抑郁症;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精神躁狂症、精神分裂症。
4、用于妇科疾病
小柴胡汤合桃红四物、逍遥散用于治疗闭经。
柴胡桂枝汤的应用
(一)组成和方义
小柴胡汤和桂枝汤用量的1/2相合。和解少阳,畅达气机,解肌祛风,调和营卫。
(二)仲景用柴胡桂枝汤
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
(三)现代用柴胡桂枝汤
(1)外感病;
(2)肝胆病伴见四肢关节烦疼;
(3)痹证伴肝气郁结;
(4)神经官能证,见周身串疼,疼无定处;
(5)精神抑郁症;郁证;
(6)脂膜炎;
(7)不安腿综合征。
大柴胡汤的应用
(一)组成和方义
小柴胡汤去人参、甘草,加芍药、枳实、大黄。有和解少阳,清泻里实的功效。
(二)仲景用大柴胡汤
1、少阳不和兼阳明里实
伤寒十三日不解,胸胁满而呕,日晡所发潮热……此本柴胡证,下之以不得利……
伤寒十余日,热结在里,复往来寒热者,与大柴胡汤。
2、少阳胆腑热实证
胆热伤津,津伤化燥,因燥成实,邪热与胆腑精汁相结,而成少阳胆腑热实之证。
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
伤寒发热,心中痞硬,呕吐而下利者,大柴胡汤主之。
3、代大承气汤用于阳明腑实和杂病腹满属实证者
《伤寒论·可下病》篇:阳明病,发热,汗多者,急下之,宜大柴胡汤。